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|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”
2024-10-18
32
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。其文化逻辑,深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。在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的相关重要论述中,大量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,并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。

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党支部开展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”主题教育学习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提炼出来,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,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。

图片

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”这句名言,是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。其中的“知”,通“智”,智慧的智。意思是说,聪明人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,有智慧的人会随着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。

  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”的出处,是西汉桓宽《盐铁论》的第十二篇《忧边》。

  《盐铁论》是中国经济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。它是汉昭帝始元六年(前81)那次著名的“盐铁之会”的会议记录。在那次大会上,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全国各地招来的贤良文学60余人,就当时国家的一些大政方针,尤其是经济政策,比如盐铁专营、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,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总体来说,贤良文学站在民间的角度,对汉武帝以来以盐铁专卖为代表的许多政策进行了抨击;而桑弘羊则代表官府舌战群儒,对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辩护。因为盐铁专营问题最为突出,是会议的首要议题,所以后人就将此次大会称为“盐铁之会”。

  讲到这里,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盐和铁这两种东西这么重要。先说盐。盐的税收,是大部分封建王朝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。原因很简单,盐这种物品太特殊了。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,社会需求量大,消费弹性极小,而且成本很低。在封建社会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自给自足的情况下,盐却不可能自给自足,必须从外界获得,只要控制住了生产源头,就可以寓税于价,在百姓尚能接受的范围内提高价格,大量掠夺民间的财富了。铁的情况与盐类似,但重要性要弱于盐,所以有的朝代实行专卖,有的朝代则视为一般商品。盐铁由国家专营,据说始于管仲,但明确实施,则始于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。

  这场辩论会的三十年后,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,并经与会儒生朱子伯的帮助,自己又加润饰补充,整理成《盐铁论》一书。该书共60篇,每篇根据其内容各有题目。书中两派人物的观点针锋相对,互相驳诘间,有如两刃相割,时或闪现出思想与智慧的光芒,不时穿插人物的动作与神情,彷佛又将我们带回几千年前那唇枪舌战的辩论现场。全书虽然字数不多,但几乎涉及到了汉武帝一朝的经济政策及相关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思想等全部重大问题,且要言不烦,对于我们了解西汉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经济、政治运作都大有裨益。

  具体到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”所出自的《忧边》一篇,讨论的是军费开支是否能够成为盐铁专卖的理由。桑弘羊认为,边境战争需要大量的开支,所以盐铁政策不能少。况且盐铁制度是先帝汉武帝起就实施的政策,难道你们想损害他的圣德吗?而贤良文学的意见则是:回到礼义,人民自然安定,国家自然富裕。现在天下统一,只要我们对匈奴实施仁义,北方落后民族自然心向中央,所以政府不需要盐铁专卖来获得额外的收入。另外,改变先帝的政策并不意味着对先王圣德的损害,所谓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”,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政策,把国家治理好,才是对先王最大的尊重。

  这次辩论的结果如何呢?按照桓宽的记载,桑弘羊主动向贤良文学求和解,所以应该是贤良文学赢了。会后,酒类专卖被取消,但盐铁专卖却一直保留了下来。

  盐铁大会上的唇枪舌战已经消歇了,但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世而制”却一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,历史大势,浩浩汤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,谁能够顺应时代,做出调整,谁就能够获得成功;谁不能顺应历史潮流,泥古不化,或故步自封,谁就不会有好的结果。

返回列表